一文搞懂厨余垃圾处理 | 解析我国厨余垃圾回收处理体系发表时间:2024-05-08 17:15 目前,我国厨余垃圾体系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厨余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一、厨余垃圾概况 1、定义 根据2019年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2019)定义厨余垃圾是指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 2、分类 (1)家庭厨余垃圾 作为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其内含的食物残渣和有机物质而易于腐烂分解,且具有高水分含量,这不仅增加了垃圾重量,也容易繁殖细菌和产生异味。 这类垃圾成分多样,包括各种食物废弃物,并且其产生量和种类受到季节更替和地域饮食习惯的显著影响。处理过程要求包括实现源头分类收集、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操作需简便且具有经济效益,同时在处理过程中注重环保性,减少二次污染。 (2)餐厨垃圾主要由食物加工和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组成,包括食物残渣、过期食品、果蔬加工废弃物等,其特点是高有机质、高含水率、高油脂和高盐分,且易腐败。处理这类垃圾时,要求包括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环保性,同时还需考虑经济性和适应性。 (3)其他厨余垃圾主要来源于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和水产品等。这类垃圾具有高有机物含量、高水分、易腐烂并滋生有害物质等特点,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 在处理过程中,要求通过预分选去除杂质,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并尽可能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有价值的资源。此外,处理过程还需注重环保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二次污染,同时考虑经济性,确保技术具有成本效益。 3、厨余垃圾规模 (1)占比状况数据来源:城乡垃圾处理 (2)产生规模在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中,餐厨垃圾占据了显著的比重,其增长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体厨余垃圾的增长走向。自2009年至2020年的长期观察显示,餐厨垃圾的年产生量呈现出一种近乎线性的稳定增长模式。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餐饮行业的发展,这一规模将持续不断增长。 数据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3)回收处理投资规模伴随着厨余垃圾规模的增长,厨余垃圾处理的投资规模也在逐年增长,同样表现出线性的增长模式,2023年其投资规模高达4000多亿元。 数据来源:城乡垃圾处理 二、厨余垃圾回收处理现状 1、处理模式 (1)餐厨垃圾产自餐馆、食堂等商业端,经过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定点收集、统一运输和集中处置的管理模式:
(2)家庭厨余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的管理起步较晚,目前成熟度不高,还在处于探索阶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厨余垃圾处理模式: 1)收集端:
图片来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2)运输和处理端: 由专门的单位进行运输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可以进行小规模的单独处理也可以和餐厨垃圾进行协同处理。 2、处理技术 目前,在国内常用的厨余垃圾处理技术有传统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处理技术。以下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简单对比: 3、运营模式厨余垃圾从产生到最终的收集和处理,主要是由政府作为主导,市场作为参与主体,以西安市为例,城中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通过设立三个厨余垃圾中转站。在政府主导的过程中通常涉及以下几种运营模式:
这些模式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强调了政府在规范、监管和政策支持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利用市场机制来提高厨余垃圾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政府还通过立法、政策引导、财政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为厨余垃圾处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例如,通过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法规,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通过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居民和企业参与到垃圾分类和减量中来。政府还负责监管厨余垃圾处理的整个流程,确保处理活动符合环保标准,防止二次污染。 图片来源:中国固废网 4、总结 总体来看我国的厨余垃圾源头收集较为分散,尤其是对于家庭厨余垃圾。在最终的处理过程中,厨余垃圾的处理集中度较高。但在整个厨余垃圾回收处理过程中政府占据主导作用。 三、厨余垃圾回收处理现存问题 1、对源头减量的重视不足 据统计我国每年食品浪费总量为1.2×t,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8.5%。 虽然部分城市已经在倡导要净菜上市、改进食品加工工艺等,想从源头上减少厨余垃圾生产,但由于缺乏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的统计数据,很难掌握到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的浪费量和垃圾产生量,难以准确评估和控制浪费,导致厨余垃圾的产生量居高不下。 其次,由于大部分城市尚未对产生厨余垃圾的企事业单位计量收费,从而导致缺乏源头减量意识的主动性。 2、家庭厨余垃圾分类不明确 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还不完善,尤其是对于人口较少的县城,垃圾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厨余垃圾的分类不明确,还是采用“一锅炖”与其他生活垃圾统一处理,这降低了厨余垃圾单独回收和处理的效率,增加了处理成本。 而且不恰当的混合处理可能导致有价值的有机物质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3、市场参与度较低 目前我国的厨余垃圾行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厨余垃圾的整个处理还是主要靠政府主导,财政补贴仍然是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 4、缺乏过程监管 现有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水平较低,监管要求也相对宽松,整体运行还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厨余垃圾处理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期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 其次,从厨余垃圾的收集到最终处理过程中会由于监管不及时,使得一些无资质的企业非法收运处置厨余垃圾,然后提炼“地沟油”,掺入食用油中出售,最终流向餐桌,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严重威胁公众健康。 5、区域间协同效率低 各地区之间的政策和法规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地区在执行和监管标准上难以统一,影响了合作的连贯性。 此外,厨余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使得一些地区处理能力过剩而其他地区则不足,限制了资源共享的潜力。最后,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推广不足,导致先进地区的成功模式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复制。 图片来源:中国固废网 四、厨余垃圾回收处理国际经验借鉴 2、日本:集中式处理 五、结论及建议 目前,我国厨余垃圾体系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厨余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通过前文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源头减量分类 政府层面要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居民源头分类的评估和食物浪费的监管,促进厨余垃圾规范分类、源头减量。 首先,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强化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知; 其次,建立居民垃圾分类的评估机制,激励源头减量,同时加强对餐饮浪费的监管,可以适当实行对厨余垃圾进行收费,倡导节约文化。最后,应创建“无废细胞”工程,如社区、学校等,以点带面推广无废理念。 2、激发市场活力 仅仅依靠政府主导,很难加快厨余垃圾回收处理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市场的力量。 5、加快形成规范模式 相较于已经逐步建立起较为成熟管理体系的餐厨垃圾,家庭厨余垃圾以及其他类似来源的厨余垃圾在回收处理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了提升家庭厨余垃圾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率,亟需构建和完善相应的规范模式。 |